2020年,“新基建”一詞熱度持續攀升,國家發改委更是首度明確了新基建的定義與涵蓋范圍。鑒于此,各地政府從響應國家政策要求、服務本地產業升級與科技進步等各方面因素出發,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磅文件。近日,安徽省合肥市就印發了《合肥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(2020—2022年)》。
這份方案的出臺,明確了合肥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目標、具體任務和保障措施,有利于準確把握新一輪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主流趨勢,有利于推進人工智能、5G、大數據等領域的快速發展,將對制造、民生、政務等多個方面起到積極作用。
方案清晰指明了合肥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目標,提出到2022年,基本建成泛在感知、高速連接、協同計算、智能決策、綠色安全、服務民生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,推動全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創新能級邁向國內水平。具體來看,有一些數字值得重點關注:
一是方案提出,要聚焦信息、能源、健康、環境等重點領域,構建“1+4+10+N”體系,即建設1個國家實驗室、4個大型綜合性研究平臺、10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、N個科研及產業創新平臺,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策源地。
二是方案提出,要建設超2.2萬個5G基站,實現5G網絡全覆蓋,部署超50萬個城市神經感知節點,建設覆蓋全市的物聯感知網絡體系,擴大量子通信網絡體系覆蓋范圍,爭創國家超算中心,形成“GTPE”(G級互聯,T級出口,P級算力,E級存儲)能力和水平。
三是方案提出,要建成50公里車聯網開放測試道路、6萬個充換電終端設施,基本建成電力物聯網,建設50所智慧課堂應用示范學校、10家以上互聯網醫院、10個試點示范智慧社區、200個智慧平安小區等一批標桿工程。
四是方案提出,要加快建設以人工智能等3個國*級集群為引領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。深度開發、開放一批新基建應用場景,打造“100+”區域示范應用工程,創建全國數字經濟試驗區。
從以上信息來看,合肥市在推進本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目標明確,高度重視基礎科研能力與技術創新的提升,高度支持5G網絡的建設與覆蓋,充分意識到技術的示范應用在商業化過程中的獨特作用。同時,可以看出合肥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面向的場景將集中于5G、自動駕駛、物聯網等關鍵領域。
當然,這些數字要想成為現實,還需要通過后期的切實推進。因此,方案也提出了六大保障舉措,分別是加強統籌協調、強化規劃引領、保障要素投入、爭取政策支持、拓展示范應用和強化安全保障。在完善的保障措施支持下,相信合肥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取得更快進步,為安徽省,乃至國內“新基建”的全面發展奠定重要基礎。
對于國內各地爭相布局“新基建”,你最看好哪個城市呢?